2025年8月7日至10日,电力工程系教师左仲善、刘梦怡一行赴南京参加“STEM教育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由教育部电气类专业虚拟教研室等联合主办、南京工程学院承办,以“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和“项目化教学实践”为核心,通过专家报告、实操演练等形式,系统学习工程教育改革前沿理念与实践路径。重点围绕一流“金材”建设、跨学科项目载体、南京工程学院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及光伏新能源项目开发四大模块展开学习。

一、一流“金材”建设
胡敏强教授(教育部电气类专业教指委主任)作《一流“金材”建设——电气类专业教材更新与迭代》报告,强调“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五金”)需紧扣“新工科”“新双高”标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动教材与课程迭代,如将光伏电站运维等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
二、跨学科项目载体
德国职教专家胡格教授以《跨学科项目教学为载体,通过自主学习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题,指出传统学科壁垒难解复杂工程问题,需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实践验证”流程培养系统思维。
三、南京工程学院实践经验
南京工程学院陈巍教授以《从清水湾到天印湖—南京工程学院科创人才培养改革》为题,系统介绍了“三阶递进”培养模式:基础层通过电工电子、PLC编程等模块夯实技能;提升层依托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平台开展综合实践;创新层推动师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促进成果转化。
四、光伏新能源项目开发
作为培训内容之一,教师们系统学习archelios软件光伏容量配置、布局设计等核心技能,研讨“企业项目—教学项目—竞赛项目”三级转化路径,将光储电站运维等场景拆解为基础、进阶、创新模块,规划开发配套实验指导书与虚拟仿真资源包。

本次培训紧凑充实,系统阐明了“金材”建设方法论、跨学科项目设计逻辑及项目化教学落地路径,推动电力工程系项目化教学与STEM理念融合,助力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供稿部门:电力系统教研室)